作为健身健美选手,2024年bevictor伟德,她参加各级别比赛共夺得17枚金牌,不仅在亚洲锦标赛上历史性地斩获比基尼、模特两个项目的全场冠军,更在立陶宛举行的2024年世界健身模特锦标赛上获得B组冠军和全场冠军,这是中国健身模特首次获得女子项目全场冠军。作为湖北大学健身健美方向任课教师,她开设的公选课“健身健美运动”成为“手慢无”的课程,一些原本推空杆都费劲的学生逐步成长为能参加校内健身大赛的选手。
“健身不仅能强健体格,更可以让你在掌控自己身材的过程中,提升对生活的掌控力。”在史璠看来,和自己身体“相爱相杀”的过程,也是重塑健康意识、审美和唤起活力的过程,“至少在想躺平的时候,多一层顾虑吧”。
突破正源于“躺不平”。史璠身高1米64,从2016年参赛便先后拿过不少小组冠军,但和全场冠军总是“差之毫厘”,“健美比赛,尤其模特项目会比较注重身高以及先天的身材比例”。看似一个“输在起点的魔咒”,史璠却相信通过对肌肉的精心雕琢同样可以收获完美的视觉比例。
检视身材,史璠很少照镜子,而是打开手机原相机对自己录制全方位视频,“人照镜子的时候会自带滤镜,看不出问题,要改变就得对自己诚实”。大腿内侧肌肉松了、臀腿分离度不够明显,一旦发现问题,立刻跟上针对性训练bevictor伟德,有时肌肉过于饱满“穿礼服不好看”就得“给它磨小一点儿”。
在国家队备战期间,史璠早上5点起床,每天十几个小时泡在健身房,像雕塑师一样,精心雕刻着自己的身体,直到站在聚光灯下4个转向都能展现完整协调的身体形态、饱满紧致的肌肉线条,“最终成为一堆艺术品中更精致、更有美感的那个”。
成为世界冠军,不仅让史璠攀至职业生涯的顶峰,还实现了参赛的初衷,“我想通过参加高水平比赛把这个项目最前沿的标准和训练方法带给学生”。她透露,2023年世锦赛期间,许久未参加国际赛事的中国选手们屡被裁判提醒“双脚间距太宽”,“以前我们习惯两脚与肩同宽,但现在国际上已经主张‘与髋同宽’,bevictor伟德体育看上去只是缩短了一步,实际上连带上肢动作也会变得不协调起来”。别扭程度就像“跑惯了塑胶场地的短跑选手忽然站上了水泥赛道”。
这些一手信息和备赛期间体脂的处理、肌肉饱满的维持、饮食的搭配、舞台上的造型展示、观众互动等经验,史璠都手把手地传授给学生,并主张通过赛事检验,“比赛成绩和本专业学生的期中期末考核挂钩”。在她看来,鼓励学生们更多地参加比赛,能通过竞争看到自己和对手的差距,从而提升学习和训练的动力,同时也能通过提升运动等级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
“选择健身健美,可能是你们在成人之后,离运动等级最近的一次。”2021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刘昀鹏坦言,大二选专项时,自己对健身健美并不感兴趣bevictor伟德,但史璠这句话让他愿意走近这个小众的体育项目试试看。
作为95后教师,史璠的课堂气氛活跃。刘昀鹏表示,她会从一个常见的误区入手,来引入一堂课的内容,“比如很多人常问能不能专门减掉腿上或者肚子上的肉,老师就会告诉我们没有局部减脂并说明原理”。这种和生活结合紧密的授课方式,让“干货”变得很好吸收,加上通过训练完成的身体改变,刘昀鹏越来越喜欢健身健美项目,“看到自己从一个小胖子变成框架比例很好、皮肤健康、充满活力的人,确实很自信”。
最自信的时刻在赛场。为了更好地展示肌肉线条,选手上场前都要打油彩、擦亮油,以男生为例,“如果头围比较大,就不能烫发,偏分或者侧背头更能修饰比例”,为了使整体更协调,有时也要上妆,打粉底、修眉毛等基础技能,刘昀鹏已悉数掌握,“我们上台就是要展现健康健美的形象,哪儿来的思想包袱?”
刘昀鹏身高1米92,但优势更需要靠耐心堆砌。“我比别人高,意味着骨骼肌比别人长,别人练两厘米肌肉就显得很饱满,我得练4厘米才能赶上。”在他看来,健身健美就是需要用时间雕刻的项目,“经常练几个月,肉眼都看不出来有多大变化,但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坚持”。目前他正在等待考研结果,“还是健身健美专业,我已经学会把每一个困难都当成每一块要塑形的肌肉,总能慢慢攻克的”。
“很多人对健身健美的认识就是‘游泳健身了解一下’。”史璠透露,在健身健美专业设置之初,“2018级只有一个人是主动选这个专业的,2022级也只有3个,其他学生很多是调剂过来的”。但随着健身逐渐成为时尚以及公开课,在学校的知名度越来越高,2023级已经有20多名学生主动选择了该专业,“我本科阶段在武汉体育学院接触到健身健美,当时这个项目还非常小众,很多高校都没有开设相关课程,但随着健身健美学科在全民健身中的应用越来越广,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也得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作为史璠的学生,杜娟效仿了老师的成长路径,目前在南阳农业职业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任教。“越来越多高校开设健身健美专业有助于满足群众科学健身的需求。”她坦言,尽管自己从小练体育,但对于如何科学地增肌减脂、提升运动表现仍缺乏专业知识,“节食、按摩、吃减肥药,这些弯路我都走过”,直到在学校重新学习健身健美相关知识,她才了解“变美”的背后必须要有“健康”作基础,运动解剖学、运动康复学、运动训练学等知识缺一不可,“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就能针对各类健身人群,帮助大家重塑健康观念和审美趣味,是一个实践性很强、很有意义的学科”。
杜娟记得,当年在课堂上,涉及生理生化方面晦涩难懂的知识,史璠就会用动图和模特去展示,“直观又新颖,很容易记住”。在史璠看来,通俗易懂就是让体育破圈、让健身健美知识能对不同个体起作用的关键,“比如练肩,‘前束的功能是进行肩关节的屈曲’,这么说大家都蒙了,如果换成‘抬胳膊’再去纠正动作,把动作生活化就能让练习者更好理解,也更好坚持”。
史璠坦言,对公选课的学生,如果他们能在结课后还经常出现在健身房,养成健身习惯,“课就没白开”,但对该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把自己身体练好,能以一个运动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更要有能力教会更多人如何解决自身的形体和健康问题,“毕竟,有运动感的身材、紧实的皮肤、清晰的轮廓都是健康的表现,谁不喜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