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期间,广州一片热闹欢腾,舞龙、醒狮、武术等民俗项目让市民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生活,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市民在欢度农历新年的同时不忘运动健身、调整身心,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一年的挑战。人们在运动中拥抱健康,努力建设活力大湾区,喜迎粤港澳全运会,期待大家蛇年行好运,新岁步步高。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全民健身条例》《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有关精神,加快实施群众体育促进工程,积极营造“全民迎全运”浓厚氛围,广东各地以“运动迎新春,健康谱新篇”为主题,精心组织了一系列富有“年味”和“村味”的全民健身大拜年活动,动员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以丰富群众节日文化体育生活,营造新春佳节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促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展现全省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让全省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活力、健康的新春佳节。
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全省举办超过400项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参与人数预计超10万人。主要有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棋类等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赛事活动,舞龙、醒狮、武术、龙舟等饱含岭南传统文化韵味的项目,徒步、欢乐跑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户外休闲运动,还有科学健身指导、亲子体育嘉年华、户外趣味运动会、新春文体游园活动(新春运动会)等,既有国际、全国、省级的高水平赛事,也有面向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的群众身边活动,进一步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拓展体育消费新场景,不断发挥体育的多元价值功能。例如顺德沙边村三人龙舟赛、里水镇新春狮会、阳江大型风筝放飞活动、“福寿连州 徒步迎春”等活动均十分有特色,这两年流行“跟着赛事活动去旅游”,不少群众利用春节假期进行“美丽乡村游”,愉悦身心的同时感受浓浓年味。
今年,一系列热闹非凡的民俗体育活动在广东各地精彩上演,绽放出“体育+非遗”的独特魅力,让新春佳节“年味拉满”!
“2025年广州从化百狮大巡游暨岭南狮王争霸赛”火热上演,208头各色南狮参加巡游。“舞动英歌 大潮南起”——汕头潮南2025年春节“英歌宴”活动在具有262年历史的东里古寨举行,通过品英歌宴、看英歌展、学英歌舞bevictor伟德,以一场文旅融合的盛大宴席邀请八方来客来潮南“食桌”,沉浸式体验中华战舞的魅力。“蛇舞新春 福气临门”2025年高明区龙狮武术新春大巡游有金龙、醒狮表演,以及咏春武术、粤剧折子戏表演等。2025河美共赢篮球联赛开幕式在龙川佗城镇举行,龙川县将客家非遗民俗巡演与篮球赛相结合,激情的现代体育运动与多彩的民族文化在这里完美融合,群众性体育活动与基层精神文明创建交相辉映,乡土民俗文化得以充分彰显。
广州蛇年新春的群体活动依然多在远郊进行,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增城区都有不少好节目,火爆的“村BA”是主力,还有乒乓球、拔河等活动,自然少不了传统的醒狮、舞龙,“激情全运会 活力大湾区”——第六届“广府(庙会)武林大会”在越秀上演,花都融创茂还有广州热雪奇迹“在雪地 过大年”新春活动,众多市民走出家门,体验传统民俗、享农家美食,更重要的是“行大运”,红红火火过大年。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今年继续推出有趣的“线上+线下”活动,做强“粤运动,越健康”青少年体育品牌。“激情全运会 活力大湾区”2025年“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暨“点亮粤港澳·助力全运会”线上快乐跑活动跨年进行,广东省体育局与广东省教育厅等多部门联动,鼓励广大儿童青少年“跑起来,做挺膺担当的追梦人”。活动以线下快乐奔跑、线上里程记录为主要形式,并根据参与者的身体素质特征及安全原则,分别设置幼儿园组、小学组、中学组和高等院校组的运动任务bevictor伟德,将十五运会作为线路版图,每天完成一次线下跑步(快走)运动行程记录,依次点亮各运动项目图标,营造学校、社区、家庭联动的运动健身氛围,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助力全面推进体教融合、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
农历新年期间,当大多数人选择外出旅游或享受美食时,一群运动爱好者却选择用汗水调整身心,他们在春节假期用运动诠释了健康过年的新时尚,展现了春节里的别样活力。
陈洲是一名篮球爱好者,从小就喜欢打篮球,在小学、中学阶段,他都曾接受过专业的篮球训练。此前在金融行业工作的陈洲算是在行业中小有名气的篮球好手,他曾参与本地多项篮球赛事,在广州市“CBD篮球赛”、“市长杯”篮球赛中都出现过他的身影。
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伤病和疲劳让陈洲更多地以教练员的身份陪伴着队友,但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呼朋唤友组织球局,和大家一起在场上奔跑。
这个农历新年,陈洲没回安徽老家过年,而是选择留在广州。大年初三,他约上同在广州过年的球友们痛痛快快地打了一场球。
陈洲说:“今年春节天气很好,打一场球出出汗,和球友们增进感情,是非常好的事情。不只是在春节假期,平日约球已经成为我和球友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目前,陈洲从事电商行业,工作强度不小,但他认为篮球运动是自己工作的“缓冲区”,“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打打球,压力自然缓解了”。
陈洲表示,自己会坚持打篮球,还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耳濡目染下能延续对这项体育运动的热爱。
在天河上班的徐静有一个习惯,每天午休时间,当同事们在办公室打盹的时候,她都会悄悄地拿着乒乓球拍来到体育中心北门的乒乓球台,随机寻找球友,来一场“路人局”的“乒乓对决”。
这个习惯源于徐静的童年经历。徐静老家在湖南,她在读小学时是个乒乓球“高手”,在学校比赛中曾夺得过女子组冠军。“虽然水平不算高,但是这段记忆十分难忘,从那时起,乒乓球运动便一直陪伴着我。”徐静说。
大学毕业后,徐静从事过外贸、服装等行业,高强度的工作让她远离了乒乓球运动,直到最近两三年,她才重新开始拾起球拍。
徐静回忆说:“我找到了以前大学时候的乒乓球拍,已经用不了了,心血来潮之下买了新的球拍和球,有一天午休的时候自己拿着拍子,直接到公司附近的天河体育中心的乒乓球公园找人打球去了。”
初来乍到,徐静找不到“搭子”,在体育中心打球的球友十分友好,时不时给她传授几招“绝技”。去打球的次数多了,徐静逐渐找到了固定的练球“搭子”。
“重新打了乒乓球后,感觉身体更健康了。”徐静说,“出汗之后,下午精神更好,工作更有活力。”
这个春节对于杰来说非常忙碌,除了带妻儿到香港、重庆等地旅行外,他还在大年初三上午回到拳馆,酣畅淋漓地练了一次拳。对于这位练了近30年拳击的专业运动员来说,“不练拳,身体不舒服”。
1986年出生的于杰从小在南京长大,因为调皮捣蛋,他从小就被父母送去学习游泳,却在游泳馆被体校的拳击教练发掘,12岁起开始学习拳击并进入南京建邺区拳击队。
于杰回忆说:“当时南京建邺区正在组建拳击队,我幸运地成为第一批拳击运动员,同时也是年龄最小的队员。”后来拳击队由建邺区办变成了南京市办,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南京市队的运动员,后来他还进入了广东省队。于杰曾多次参加市级、省级乃至全国和亚洲比赛,并屡获佳绩。
但由于伤病,于杰在2009年十一运会后遗憾地退役,但热爱拳击的心一直火热。在成为教练员后,于杰在广州率先组织了白领拳击比赛,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爱上了这项运动。随后几年,于杰接连开了几家拳馆bevictor伟德,拳击教学事业逐渐走上了轨道。
拳击是于杰一生的挚爱。“训练对于我而言是一种享受,生活中有什么烦恼或者有压力需要宣泄的时候,打打拳,烦恼和压力就烟消云散了。希望日后进一步普及拳击文化,让更多人加入拳击运动的行列。”于杰说。